close




【主文】
寶屋_01.JPG 寶屋_02.JPG 寶屋_03.JPG

  其實一切都是誤打誤撞的。原先只是想到京都車站上方的拉麵小路逛逛,但不知不覺餓了,於是隨機選了「寶屋」做為用餐之處。之後到日旅板查詢之後,才知道拉麵小路裡只有寶屋的評價比較高,其他的似乎不太合板友的口味。

  寶屋的外觀有濃濃的懷舊風情,和梅田的梅三小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點了一碗,和神座一樣,服務生很貼心地送上了另一組小碗與湯匙。他們似乎很習慣觀光客兩人共食一碗拉麵。有別於一般的冰開水,和希望軒一樣是用冰麥茶,這個茶壺與店內的氣氛頗有一致感呢!

寶屋_04.JPG 寶屋_05.JPG 寶屋_07.JPG

  總算上來了。喝了一口湯,不算是重口味的湯,味道與一蘭拉麵(標準味道)有些許的相似之處,都屬於細緻醇厚的感覺,像是台灣人普遍能夠接受的味道。麵屬於偏細的拉麵,淡淡的香氣給人一種恬淡的感覺。將麵拌開後,上放的黑木耳與麵混在一起,夾起一口麵時,總會帶上一定比例的黑木耳,咬下去,麵的口感不再是恬淡了,取而代之的是多層次的咬勁,麵香氣與黑木耳的香氣混合得恰到好處,彷彿在口中演奏著韋瓦第的E大調協奏曲「春季」般。對於叉燒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。在玉子方面表現得十分出色,半凝固狀的蛋黃搖晃著真讓人難以抗拒,可說是本日關西行中表現最出色的玉子。青蔥不像是一蘭切得那麼細,味道也沒那麼強烈,但巧妙地扮演著點綴的角色,讓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,但少了它又像是少了什麼一樣。

寶屋_09.JPG 寶屋_06.JPG

  把湯喝完之後,發現了碗底有和一蘭一樣有寫字,不過我看不懂。(攤)這時才注意到一旁展示著各式這樣的碗,裡面的字似乎不太一樣。我猜想,會不會不同種類的拉麵用不同的碗呢?

寶屋_10.JPG 寶屋_08.JPG

  店內桌子的設計十分有趣,可以比較一下第一張圖與第二張圖的差異。擋板是可拆式的,平常是擋起來的,若有兩人以上的客人一同前來時才會將擋板拆下。也許大多數來吃拉麵的多為一或二人,擋板可避免因為併桌而造成面對面的尷尬感覺。此外,桌子下方有一個小籃子,可供客人放包包或是外套。這種貼心的小設計,讓用餐的客人感覺很舒服。可能是因為京都車站常有外國人的光臨,寶屋的服務生可算是此次關西行中,對於外國人應對表現最自在的,與我們用英文溝通也不顯得害羞或是困窘。

  如前文說說的,造訪寶屋並不是預計的行程,且當時並沒有打算寫這一系列的食記,因此在味道上並沒有特別加以記憶,只憑著照片去探索記憶中的味道。寶屋的拉麵不算是我喜歡的味道,但仍可算是好吃的拉麵。我給予其★★★☆的評價。

【延伸閱讀】
P之飲食回憶

【我的其他相關文章】
一蘭拉麵、金龍拉麵與神座拉麵
四天王與希望軒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野良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