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一蘭_09.JPG


  「吃,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食記,又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出來?」

  從上次寫序到現在,近一年的時間,不同於之前因為個人因素而懶得寫食記,我不斷地思考著這個問題。看著美食板對於各種食記文(遊記文?)的論戰,也看到「愛主馨香廚房」事件,到底,食記的本質是什麼?

  說穿了,食記不就過是將用餐的經驗加以記錄。因此,不論從什麼樣的角度撰寫該次用餐經驗,都有其存在的價值。就算是把家裡的阿貓阿狗一起寫入文章中,也無可厚非。但今天,若這一篇文章不只是寫在自己的部落格、個人板,而是將文章置於美食板上,「食記」的定義是否該做些許的調整?這一年開始,我選擇將「食記」定義為「好吃食物的推薦」,如果不是讓我感動的食物,我根本不必浪費時間寫食記。像是市政府捷運旁麵工坊、東區的義磚義瓦等,都是稱不上值得推薦,但也不是多糟糕的店家,這些店家的用餐心得,就留在心中做為寫其他同類型店家的比較基準吧!

  我的某篇文章中,曾經提及完成一篇食記約要花費九十分鐘到一百五十分鐘不等。我也想過,用很簡單的聊天形式,例如:「這個酸中帶甜很好吃」、「那個濃郁的醬汁包裹著麵條」,以這樣的方式完成一篇食記,不用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一篇食記。但我未選擇這樣做。我選擇了透過文字讓讀者了解我推薦該店、該道料理的理由,雖然運用文字的能力欠佳,也沒有豐富的飲食知識,但是我仍盡可能地從色、香、味三個角度切入,透過我的五官徹底感受料理人在這其中的用心,將這樣的用心分享給讀者。我試著我為寫每一篇食記負責,讓看的人不會覺得──「你這麼沒味覺的傢伙,不要隨便推薦食物誤導讀者」,即便不認同食記中對於好吃與否的定義,仍能藉由文字對於色、香、味的描述而獲得些許的共鳴。

  我是怎麼完成一篇食記的,有興趣就看下去吧。

  一、造訪店家。曾經聽過這樣的說法──「很多食記介紹的店家只吃過一、兩次,吃過一兩道料理後,就忙著把食記貼上美食板,這樣也能稱為『食記』?」類似的事情也曾經做過,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,我會多吃幾次,多吃幾道料理,再選擇比較喜歡的推薦,以免落人口實。這個步驟要花掉大量的金錢與時間。(汗)

  二、上網蒐集前人的食記,挑選較有參考的部分,包括讚許及批評。踩著前人的腳步前進,是最容易的方式。前人寫得夠詳細的部分就留在延伸閱讀裡讓讀者細讀,不再贅述;不認同的部分則以自己的觀點加以反駁。這個步驟也要花掉不少的時間。

  三、開始撰寫。看著照片回想著吃的那個當下切身的感受,常常想到火氣都上來了,和念書念不順時的煩躁感不相上下。


  看起來很簡單吧?我也希望真的那麼簡單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野良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